工商管理学学科始建于1994年,2018年获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9年正式招生。工商管理学学科具有良好的教学科研条件,拥有北京乡村振兴研究基地、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农林业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高校乡村振兴产业互联共享数字化生态平台和高校乡村振兴产业数字化实训基地等平台。该学科为企业或经济组织的管理决策和管理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旨在提高企业或经济组织的经营管理效率、推动组织可持续发展,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一、培养目标
面向国家战略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在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经营管理研究、教学以及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具体要求:
1.能够深刻理解和积极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度的政治敏锐性,自觉将个人发展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致力于成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助力民族复兴伟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系统掌握工商管理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体系,并掌握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基本方法,善于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工商管理理论或实践中的重要问题。
3.深入理解与掌握某专业领域的理论、方法及其应用,把握该领域的主要研究问题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并熟练应用管理学的相关研究的方法或工具,包括理论模型、实证研究和应用研究,开展相关的学术研究,并形成独到的学术见解。
4.具有国际化视野,能够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读和准确理解工商管理学科相关的外文资料,具有良好的外语听、说和书面表达能力。
二、培养年限和培养方式
(一)培养年限
基本学制为3年,在校最长年限(含休学)一般不超过5年。
(二)培养方式
学习形式为全日制,采取导师负责制,提倡导师个别指导与导师团队指导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三、研究方向
1.涉农企业管理:围绕智慧供应链、农产品电子商务等理论前沿,聚焦现代农业、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涉农企业技术创新等行业应用领域,解决人力和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商流等资源流集成与协调优化问题。
2.财务管理:围绕数字经济、财务管理等理论前沿,主要研究涉农企业投融资决策、项目评价、资本市场运作以及会计理论与实务及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财务管理等问题。
3.大数据营销与行为分析:围绕农产品营销、消费者行为等理论前沿,基于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等研究方法,主要研究消费大数据分析、个体消费者或群体的行为运动轨迹、企业精准营销等问题。
四、课程教学与培养环节
总学分不少于31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不少于25学分、培养环节6学分。课程教学中,学位公共课6学分、学位专业课10学分、选修课不少于9学分。培养环节中,入学教育1学分,开题报告1学分,中期考核3学分,成果考核1学分。
(一)课程教学(25学分)
工商管理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课程 类别 |
课程名称 |
学分 |
总学时 |
讲课 学时 |
实验 学时 |
实习 学时 |
开课 学期 |
开课 单位 |
授课方式 |
备注 |
学位 公共课 (6学分) |
外国语(英语) |
3 |
48 |
48 |
0 |
0 |
1 |
基础 |
④ |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1 |
16 |
16 |
0 |
0 |
1或2 |
马院 |
①④ |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2 |
32 |
32 |
0 |
0 |
1或2 |
马院 |
①④ |
|
学位 专业课 (10学分) |
管理学理论前沿 |
1.5 |
24 |
12 |
12 |
0 |
1 |
经管学院 |
④ |
|
中级微观经济学(双语) |
1.5 |
24 |
24 |
0 |
0 |
1 |
经管学院 |
③④ |
|
战略管理 |
1.5 |
24 |
16 |
8 |
0 |
1 |
经管学院 |
④ |
|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
2 |
32 |
24 |
8 |
0 |
1 |
经管学院 |
②④ |
|
营销管理专题 |
1.5 |
24 |
24 |
0 |
0 |
2 |
经管学院 |
④ |
|
管理学研究方法论 |
2 |
32 |
28 |
4 |
0 |
2 |
经管学院 |
④ |
|
选修课(不少于9学分) |
公共选修类 |
都市现代农林进展 |
1 |
16 |
16 |
0 |
0 |
1-2 |
研究生院 |
①④ |
全日制必选 |
高校实验室安全 |
0.5 |
8 |
6 |
2 |
0 |
1 |
国资处 |
①④ |
|
专业特色课程(不少于8学分) |
中级计量经济学 |
2 |
32 |
16 |
16 |
0 |
2 |
经管学院 |
④ |
|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 Management |
1.5 |
24 |
16 |
8 |
0 |
1 |
经管学院 |
②④ |
创新思维与创新管理 |
1.5 |
24 |
12 |
12 |
0 |
2 |
经管学院 |
④ |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
1.5 |
24 |
18 |
6 |
0 |
2 |
经管学院 |
②④ |
企业管理方向建议选修课 |
农产品电子商务 |
1.5 |
24 |
16 |
8 |
0 |
1 |
经管学院 |
④ |
品牌管理 |
1.5 |
24 |
16 |
8 |
0 |
1 |
经管学院 |
④ |
大数据营销与行为分析方向建议选修课 |
数据分析方法与应用 |
2 |
32 |
8 |
24 |
0 |
1 |
经管学院 |
④ |
高级财务管理 |
1.5 |
24 |
12 |
12 |
0 |
2 |
经管学院 |
④ |
财务管理方向建议选修课 |
管理会计 |
1.5 |
24 |
12 |
12 |
0 |
1 |
经管学院 |
④ |
|
其他 |
学生修读国际化创新实践类、AI类等课程或跨校选课,符合成绩认定相关文件的,给予相应学分。 |
补修课 |
跨专业考取或同等学力攻读者,一般要求补修3门大学本科相关专业课程。 具体课程建议:管理学、市场调研、财务管理。 |
授课方式:①案例教学②全英文授课③双语教学④混合式教学⑤其他。
(二)培养环节及要求(6学分)
1.入学教育(1学分)
入学教育具体内容包括安全教育、学术规范与论文撰写、理想信念教育、学籍培养和法治教育、民族宗教和医疗卫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科专业教育、学术规范和廉洁文化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爱校荣校教育、图书文献利用讲座等。入学教育一般在入学一个月内完成,学生需按要求参加入学教育各项教育讲座并进行考勤,全部完成者该培养环节认定为合格,可以获得相应1学分。
2.开题报告(1学分)
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要求成立开题报告评审专家小组,以报告会的形式公开举行,开题报告评审小组由3或5人组成,小组成员应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含)和硕士生指导经验,或是工商管理领域的行业专家。开题报告通过者进入后续环节培养;不通过者应在两个月内重新开题。基本学制为3年的工商管理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一般在第三个学期进行。
3.中期考核(3学分)
中期考核内容包括对研究生课程学习、入学教育、开题报告等培养环节进行检查,并对论文进展报告、实训实践等环节进行考核。工商管理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中期考核一般在第五个学期进行。
(1)论文进展报告(1学分)
论文进展报告应以学术报告会的方式在学科范围或研究方向范围内公开进行,导师指导小组(至少3名)为主体进行考核评审。论文工作量需完成70%以上。论文进展报告通过者方可进入学位论文工作的后续环节。
(2)实训实践(2学分)
包括实验实训和学术活动两部分基本内容。其中实验实训包括教学实践、社会实践或科研实践,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可以通过参与校内实验室“农产品品牌策划与新媒体运营”训练项目,获得相应学分。学术活动部分鼓励研究生参加各类学术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获取支持、进行问题研究的能力和表达能力(包括书面、口头表达能力)。
工商管理学硕士研究生科研实训内容
科研实训内容 |
名称 |
内容 |
方式及要求 |
实验实训 |
实验实训 |
参与校内实验室“农产品品牌策划与新媒体运营”训练项目 |
根据实验课程安排完成5天的实习 |
学术活动 |
主题讲演 |
参加Seminar,并进行2次以上主题讲演 |
讲演照片及记录 |
学术报告 |
参加5次以上学术报告 |
填写记录表及总结 |
4.成果考核(1学分)
成果考核是研究生培养环节的一部分,研究生在修业年限内应获得代表性成果,经学院学术委员会认定通过后,获得1个学分。成果要求以北京农学院(及“北京乡村振兴研究基地”)为第一署名单位且与其学位论文主要成果内容相关,同时达到以下标准之一:
(1)以第一作者(或除导师署名外排序第一)在CSSCI来源期刊、北大中文核心期刊、SCI/SSCI期刊公开发表论文1篇,或以第一作者在公开发行的中文期刊发表论文2篇;
(2)完成以下条件中的3项(同一条件可累计计算,成果中体现有效署名):
①参加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获个人三等奖及以上,或获省部级学科竞赛团队一等奖并署名前三、或二等奖并署名前二、或三等奖并署名第一,或获国家级学科竞赛团体奖项并有效署名;
②在省部级以上学术会议作口头学术报告,并列入相关会议议程(手册);
③参与撰写学科相关领域教学案例被中国专业学位案例中心案例库收录;
④参与撰写学科相关领域调研报告等被市局以上管理部门采纳应用;
⑤参与学科相关领域自主研发成果,并获批国家专利、软件著作权;
⑥参与撰写学科相关领域商业计划书、项目企划案等被企业采纳应用;
(3)学生提出申请,导师审核同意后,经学院学术委员会认定的其他成果。
五、学位论文工作
(一)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1.论文选题有一定的新意,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能够通过广泛阅读国内外研究文献,以独特的研究视角,提炼和明确研究的主要问题。学位论文所使用的资料和数据必须系统、翔实,分析和研究逻辑清晰,研究方法规范且科学,体现硕士生善于提炼科学的研究问题,具有文献总结评析,数据收集、计算和处理,研究方法运用,观点综合分析,以及结论严密论证的科研工作能力和一定程度的创新能力,较好地解决工商管理学科或企业管理中的某一具体理论或实际问题,论文成果具有一定的理论贡献和应用价值,
2.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遵循学术规范,以研究生自己获得的第一手实验数据、调查数据或权威统计数据为基础,数据必须真实可靠。完成论文工作时间应不少于1年,论文字数不少于3万字。论文表述应简洁、准确、图表清晰,撰写格式按照《北京农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与书写规范》进行。
(二)主要环节
1.预答辩
以学科、领域或研究方向为单位成立预答辩评审专家组,组织学位论文预答辩,评审小组由3或5人组成,小组成员应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含)和硕士生指导经验,或是工商管理领域的行业专家。预答辩不通过者不得进行学位授予资格审查申请。基本学制为3年的工商管理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预答辩一般在第六个学期进行。
2.学位申请资格审查
研究生提出学位申请,学院组织资格审查小组对申请者的课程学习、科研实训、论文工作、学术诚信等进行审查,审查合格者可以继续申请学位,不合格者终止本次学位申请流程。
3.学位论文评阅
学位申请资格审查通过后,学位论文送专家评阅,评阅形式为全部盲评,评审通过进入答辩程序。
4.答辩
学位申请人的学位论文经专家评阅通过后,进入答辩程序。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应当不少于3人,答辩以投票方式表决,由全体组成人员的三分之二(含)以上通过。除内容涉及国家秘密的外,答辩应当公开举行。
六、毕业与学位授予
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学校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和各培养环节的考核,成绩合格且毕业答辩(预答辩)通过,准予毕业,颁发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学位论文答辩通过,经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和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授予申请人管理学硕士学位,颁发硕士研究生学位证书。
七、其他
研究生各培养环节的具体要求和程序,按照学校和学院的细则执行。
培养方案PDF版请下载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