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农业管理领域研究生培养方案(2025版)

作者:经管学院   时间:2025-09-03   点击数:

农业管理是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的领域之一,2006年获批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08年获批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2011年获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农业管理专业领域具有良好的教学科研条件,拥有北京乡村振兴研究基地、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农林业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高校乡村振兴产业互联共享数字化生态平台和高校乡村振兴产业数字化实训基地等平台,致力于培养从事农业组织管理、生产经营管理等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一、培养目标

面向国家战略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且厚植“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情怀的农业管理领域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具体要求:

1.能够深刻理解和积极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度的政治敏锐性,自觉将个人发展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致力于成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助力民族复兴伟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掌握农业产业经济与管理领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具有在农业管理专业领域协同创新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把握农业发展的方向,熟悉国家农业产业发展、经营、推广等相关政策和法规,具有现代发展理念和技术创新、推广能力;拥有实践调研和创新创业能力、良好的学术表达和交流能力;掌握农业管理的科学分析方法,能够解决行业生产经营决策等现实问题。

3.具有国际化视野,能够熟练掌握一门外语,阅读和准确理解农业管理相关的外文资料,具有良好的外语听、说和书面表达能力。

二、培养年限和培养方式

(一)培养年限

全日制学制为2年,在校最长年限(含休学)一般不超过4年;非全日制学制为3年,在校最长年限(含休学)一般不超过5年。

(二)培养方式

1.学习形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全日制研究生采取在校脱产学习方式,非全日制研究生采取进校不离岗、不脱产的学习方式。

2.采取课程学习、实践训练、论文研究相结合,促进实践与课程教学和学位论文工作的紧密结合,在实践中培养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双导师制”指导研究生学习,由校内导师和具有高级职称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联合指导。

三、研究方向

1.都市农业经济与管理:主要研究都市农业经济的相关理论与发展及规划等。

2.数字农业经济与管理:主要研究数字农业的基本理论、方法,以及从数字农业等角度研究相关农业经济问题。

3.涉农企业管理:主要研究涉农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创新。

四、课程教学与培养环节

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不少于24学分、培养环节8学分。在课程学分中,学位公共课7学分、领域主干课10学分、选修课不少于7学分。培养环节中,入学教育1学分,开题报告1学分,中期考核5学分,成果考核1学分。

(一)课程教学(24学分)

农业管理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课程

类别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讲课

学时

实验

学时

实习

学时

开课

学期

开课

单位

授课方式

备注

学位

公共课

(7学分)

外国语(英语)

2

32

32

0

0

1

基础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

16

16

0

0

1或2

马院

①④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32

32

0

0

1或2

马院

①④


现代农业创新与乡村振兴战略

2

32

32

0

0

1

经管学院


领域

主干课

(10学分)

Agricultural Economic Theory and Policies

2

32

24

8

0

1

经管学院

②④


农业政策学

2

32

24

8

0

1

经管学院


Agricultural ProductMarketing

2

32

24

8

0

1

经管学院

②④


现代管理学

2

32

20

12

0

1

经管学院


管理学研究方法论

2

32

28

4

0

1

经管学院


选修课

(不少于7学分)

公共选修类

都市现代农林进展

1

16

16

0

0

1-2

研究生院

①④

全日制必选

高校实验室安全

0.5

8

6

2

0

1

国资处

①④


特色课程(不少于6学分)

数据分析方法与应用

2

32

8

24

0

1

经管学院

通识

农村统计与调查

1.5

24

16

8

0

1

经管学院

都市农业经济与管理方向

都市农业与乡村旅游

(双语)

1.5

24

24

0

0

2

经管学院

③④

农林业资源经济与管理(双语)

1.5

24

16

8

0

1

经管学院

③④

食物经济与管理前沿

1.5

24

20

4

0

2

经管学院

数字农业经济与管理方向

Smart Agriculture Operation Management

1.5

24

16

8

0

2

经管学院

②④

农业技术经济理论与实践

1.5

24

16

8

0

2

经管学院

涉农企业管理方向

农业企业项目投资与案例分析(双语)

1.5

24

18

6

0

1

经管学院

③④


财务管理与分析

1.5

24

10

14

0

1

经管学院

其他

学生修读国际化创新实践类、AI类等课程或跨校选课,符合成绩认定相关文件的,给予相应学分。

补修课

跨专业考取或同等学力攻读者,一般要求补修2门大学本科相关专业课程。

具体课程建议: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

授课方式:①案例教学 ②全英文授课 ③双语教学 ④混合式教学 ⑤其他。

(二)培养环节及要求(8学分)

培养环节包括入学教育环节、开题报告环节、中期考核环节、学术论文与实践成果考核环节,合计8学分。

1.入学教育(1学分)

入学教育具体内容包括安全教育、学术规范与论文撰写、理想信念教育、学籍培养和法治教育、民族宗教和医疗卫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科专业教育、学术规范和廉洁文化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爱校荣校教育、图书文献利用讲座等。入学教育一般在入学一个月内完成,研究生需按要求参加入学教育各项教育讲座并进行考勤,全部完成者该培养环节认定为合格,可以获得1学分。

2.开题报告(1学分)

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要求成立开题报告评审专家小组,以报告会的形式公开举行,开题报告评审小组由3或5人组成,小组成员应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含)和硕士生指导经验,或是农业管理领域的行业专家。开题报告通过者进入后续环节培养;不通过者应在两个月内重新开题。基本学制为2年的农业管理领域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一般在第二学期期末进行。基本学制为3年的农业管理领域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一般在第三个学期进行。

3.中期考核(5学分)

中期考核内容包括对研究生课程学习、入学教育、开题报告等培养环节进行检查,并对论文进展报告、实训实践等环节进行考核。基本学制为2年的农业管理领域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中期考核一般在第三个学期进行。基本学制为3年的农业管理领域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中期考核一般在第五个学期进行。

(1)论文进展报告(1学分)

论文进展报告应以学术报告会的方式在专业领域范围内公开进行,导师指导小组(至少3名)为主体进行考核评审。论文工作量需完成70%以上。论文进展报告通过者方可进入学位论文工作的后续环节。

(2)实训实践(4学分)

加强研究生的实践训练,促进实践与课程教学和学位论文工作紧密结合,注重在实践中培养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实践训练不少于6个月,其中参加区县、乡镇、行(企)业等实践基地训练不少于8周。

4.成果考核(1学分)

成果考核是研究生培养环节的一部分,研究生在修业年限内应获得代表性成果,经学院学术委员会认定通过后,获得1个学分。成果要求以北京农学院(及“北京乡村振兴研究基地”)为第一署名单位且与其学位论文主要成果内容相关,同时达到以下标准之一:

(1)参加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获个人三等奖及以上,或获省部级学科竞赛团队一等奖并署名前三、或二等奖并署名前二、或三等奖并署名第一,或获国家级学科竞赛团体奖项并有效署名;

(2)以第一作者在学科领域内公开发行的中文期刊发表论文1篇,并应于学位申请资格审核前完成学术论文发表。

(3)在省部级以上学术会议作口头学术报告,并列入相关会议议程(手册);

(4)完成以下条件中的2项(同一条件可累计计算,成果中体现有效署名):

①参与撰写学科相关领域教学案例被中国专业学位案例中心案例库收录;

②参与撰写学科相关领域调研报告等被市局以上管理部门采纳应用;

③参与学科相关领域自主研发成果,并获批国家专利、软件著作权;

④参与撰写学科相关领域商业计划书、项目企划案等被企业采纳应用;

(5)学生提出申请,导师审核同意后,经学院学术委员会认定的其他成果。

五、学位论文工作

(一)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1.论文选题应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于农业、农村、农民,来源于农业生产实践,论文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管理问题的能力。

2.学位论文能够反映研究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可将专题研究类论文、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报告、产品设计、方案设计等作为主要内容,以论文形式表现。

3.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遵循学术规范,以研究生自己获得的第一手实验数据、调查数据或权威统计数据为基础,数据必须真实可靠。完成论文工作时间应不少于1年,论文字数不少于3万字。论文表述应简洁、准确、图表清晰,撰写格式按照《北京农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与书写规范》进行。

(二)主要环节

1.预答辩

以学科、领域或研究方向为单位成立专家组,组织学位论文预答辩。预答辩不通过者不得参加学位授予资格审查环节。

2.学位申请资格审查

研究生提出学位申请,学院组织资格审查小组对申请者的课程学习、科研实训、论文工作、学术诚信等进行审查。审查合格者可以进入学位论文或实践成果评阅环节。

3.学位论文或实践成果评阅

学位申请资格审查通过后,学位论文或实践成果送专家评阅,评阅形式为全部盲评,评审通过进入答辩程序。

4.答辩

学位申请人的学位论文或者实践成果经专家评阅通过后,进入答辩程序。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应当不少于3人,答辩以投票方式表决,由全体组成人员的三分之二(含)以上通过。除内容涉及国家秘密的外,答辩应当公开举行。

六、毕业与学位授予

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学校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和各培养环节的考核,成绩合格且毕业答辩(预答辩)通过,准予毕业,颁发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学位论文答辩通过,经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和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授予申请人农业硕士学位,颁发硕士研究生学位证书。

七、其他

研究生各培养环节的具体要求和程序,按照学校和学院的细则执行。


培养方案PDF版请下载附件!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史各庄街道北农路7号        联系电话:010-80796153